[七一客户端]重庆城口:返乡青年让“茶叶子”变成“金叶子”

作者:七一客户端日期:2024-12-16阅读:

“我希望自己能种植和生产出更高品质的茶叶,让发展茶叶这条路走得更远。”返乡青年刘大胜表示,自己将尽最大的努力,帮助乡亲们在家门口多增加点收入。

归乡“新农人”

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茶。刘大胜出生于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红岩村,其父亲刘坤禄在沿河乡从事茶叶种植及加工十余年,耳濡目染的刘大胜从小就能分辨茶叶的色、香、味、形。

2012年,刘大胜从重庆理工大学毕业后,一直在外打拼。

“红岩村是我的根,吃水不忘挖井人。”2019年,听说政府在鼓励村民发展茶产业,经过深思熟虑,刘大胜放弃城里的工作选择回乡种茶,也算是“子承父业”。

培植“金叶子”

沿河乡雨量充沛,光照适宜,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,当地便大规模种植茶树,种植面积一度达到7000余亩。后来由于经营模式改变、人们外出务工等原因,沿河乡的茶树林在90年代初逐渐无人看管。“部分老茶树生命力极其顽强,30余年无人管护,仍然顽强地生长着,并和其他树种一起形成了和谐完整的生态圈。”刘大胜说。

改造低效茶园,优化种植规模,加强品种改良是当务之急。

2020年,刘大胜组织茶农对1000余亩老茶园进行改造。2021年引进茶叶新品种“福选9号”,累计在柏树村、红岩村种植700余亩新茶苗。在这期间,刘大胜经常到周边乡镇及毗邻省市考察学习,提升培植管理经验的同时拓宽了发展茶叶的思路。

铺就“致富路”

好茶也怕巷子深!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,以“茶叶”闯出“名堂”是刘大胜一直思考的问题。

父亲曾经经营的茶厂规模小、生产效益低,刘大胜深知只有推行清洁化、标准化生产,提高生产效率,扩大销售渠道,稳定质量水平,全链条进行安全监管,才是茶厂扩大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2023年,刘大胜将茶厂从600余平方米扩大到1000余平方米,同时购进了一批新的设备。刘大胜一直秉持尊重茶叶的自然本性,他都从源头把关,禁止施用化肥农药,专施饼肥,开发出以绿茶为主的系列茶产品,满足了消费者对原生态安全健康好茶的需求。

刘大胜以生态茶产业为支撑,打造了“采茶、制茶、品茶、评茶”等产业链体系,还打算着力发展集观光旅游、文化展示、采摘体验、休闲康养、生产教育实践于一体的茶园,开启电商直播,实现“茶因旅而兴、旅因茶而名”。

筑梦“新农村”

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,在种植、加工等方面操作简单,劳动强度低,无须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,能有效带动群众增收。

刘大胜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模式,带动全乡茶叶基地和农户抱团发展,年销售额达60余万元。在种植和改造环节上,每年提供50余个季节性岗位,助推群众增收。在加工环节上,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,发放工资5万余元。同时为推动消费扶贫,刘大胜还指导散户茶农标准化采茶,自己来进行收购,助推80余户村民增收。

“用心去做每一件事,永葆做茶初心,坚守茶人情怀。让老茶乡飘出新茶香,就是我最大的愿望。”谈到未来规划,刘大胜自信满满地说:“将从‘强龙头、创品牌、带农户’的思路,围绕茶园开拓、品牌培育建设、市场渠道拓展三方面着手,不断推动茶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。”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12371.gov.cn/Item/663737.aspx